烏骨雞,又叫烏雞、藥雞、絨毛雞、泰和雞、武山雞、黑腳雞、松毛雞等,屬雉科動物,為我國土特產雞種。
烏雞原產于我國江西省泰和縣武山西巖汪陂途村。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,泰和養雞人涂文軒,選了幾只最好的泰和雞作為貢品獻到京城。乾隆如獲珍寶,賜名“武山雞”,并且賜予涂文軒官職。1915年,泰和雞以名雞的身份,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,受到各國的好評,被定為觀賞雞。從此,國內外就把泰和雞作為珍貴美麗的動物在公園內展出?,F在,烏骨雞的生產基地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,北方有些地區亦有飼養
烏骨雞主要因為它的骨骼烏黑而得名,與家雞同類,同屬一個科屬,所以形態基本相同,但它體軀短矮而小,雞頭也較小,頭頸比較短,耳葉的顏色較特殊,呈綠色略帶紫藍色。最多見的烏骨雞,遍身羽毛潔白,有“烏雞白鳳”的美稱,除兩翅羽毛以外,其它部位的毛都如絨絲狀,頭上還有一撮細毛高突蓬起,骨骼烏黑,連嘴,皮,肉都是黑色的。
烏骨雞圖冊在巨著《
本草綱目》里,
李時珍說:“烏骨雞,有白毛烏骨者,黑毛烏骨者、斑毛烏骨者,有骨肉皆烏者、肉白烏骨者,但觀雞舌黑者,則骨肉俱烏、入藥更良?!笨梢?,在當時烏骨雞已經并不完全相同,唯一一致的地方就是骨骼烏黑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古代醫學在辨別烏骨雞優良方面,提出了“但觀雞舌黑者,則肉骨俱黑,入藥更良”的方法,似乎還是突出骨色和肉色都是黑色的為佳品。
用烏骨雞治病,是我國獨有的方法。當人們發現烏骨雞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以后,立即被廣泛用來調理治病,有的將其加工制成丸劑成藥,有的將其燉煮服用,成為中藥和食療的一個組成部分。有關資料載稱,唐代
孟詵所著的《
食療本草》書中已有用烏骨雞治新產婦疾病的加工方法。宋代陳言所著《
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一書中首先出現了治婦人百病的“烏雞煎丸”,歷代醫學幾經修改處方,已有較大變遷。目前,市面出售以泰和烏骨雞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婦科要藥“
烏雞白鳳丸”,曾獲國家級獎,暢銷國內外。
烏雞的啼叫:
烏雞的啼叫也非常引人入勝,其鳴叫甚強于普通公雞的叫聲。
為此也專門提供了一段烏公雞(黑色)的啼鳴的專門視頻,大自然的聲音總是這么的充滿靈性與和諧!
泰和是中國烏雞之鄉,烏雞發源地,其正宗產地在泰和縣
武山汪陂涂村。靈秀的山水,哺育了泰和烏雞這一家禽珍品。
泰和烏雞體型嬌小玲瓏,外觀有十大特征,即叢冠、纓頭、綠耳、胡須、絲毛、烏皮、烏骨、烏肉、毛腳、五爪。它集藥用、滋補、觀賞于一體。為歷代皇宮
貢品。
泰和烏雞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烏雞品種。
1983年國家領導人出訪泰國,專程從泰和原種雞場挑選20枚烏雞種雞蛋,作為貴重的外交禮品贈送給泰國,為增進中泰兩國人民的友誼發揮了橋梁作用。
2005年10月15日舉辦首屆中國泰和烏雞節。
2007年泰和烏雞國家標準正式發布。
2007年泰和烏雞參展世界地理標志大會,成為我國30件地理標志產品應邀參展之一。